成都PG电子模拟器-专注窗饰与地毯!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 15982133335

产品中心
联系我们

成都总部:15982133335  

邮编号码:611930   

PG电子模拟器邮箱:626916283@qq.com  

PG电子模拟器地址:成都彭州市华贸工业园区A区27栋

竹帘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竹帘 >
PG电子模拟器:一镇藏秦巴诗意一菜启振兴新程 ——熨斗古镇的时光与烟火

来源:PG电子模拟器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17 20:09:01


产品细节图
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:

  深秋拂晓,驱车向陕西安康石泉县熨斗古镇进发。秦巴山脉的晨雾如仙子遗落的薄纱,轻笼着连绵群峰,尚未在晨光中完全消散。远山如黛,近林含烟,整座山林都浸在一片朦胧诗意里,仿佛闯入了水墨丹青的秘境。车窗轻摇,微凉的湿气裹挟着草木的清冽与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,沁入心脾,瞬间洗去了路途的疲惫。盘山公路顺着山势蜿蜒向前,恰似一条银丝带缠绕在秋林深处,两侧的林木早已褪去盛夏的葱郁,换上了斑斓的秋装——猩红、橘黄、浅金、墨绿交织错落,浓淡相宜、层次分明,恰似天地间的调色盘被不慎打翻,将山野绘成了一幅层林尽染、诗意盎然的秋日长卷。车在画中行,人在景中游,未入古镇,便已沉醉在这秦巴深秋的盛景里。

  这座藏于秦巴山脉腹地的古镇,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,既是川楚古道上举足轻重的驿站,更是子午古道分支上的商贸要冲。回溯往昔,这里曾是南来北往客商的必经之地:马帮的铜铃声清脆悠远,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,店家的招呼声热情恳切,日夜不绝于耳。青石板路上,深深浅浅的凹痕印满了商旅匆匆的步履,那是岁月与繁华留下的痕迹;街边的老字号商铺里,茶烟袅袅升腾,中药材的醇厚香气弥漫街巷,无声诉说着“朝秦暮楚”的商贸传奇。古镇之名的由来颇具趣味:一说因其地形酷似民间熨烫衣物的熨斗,四面环山、中间低平,蜿蜒的富水河绕城而过,恰似熨斗的长柄,故而得名;另一说则与水患相关,古时富水河常发洪水,冲毁家园、百姓苦不堪言,便盼着以“熨斗”镇住洪水、抚平水患,护一方平安顺遂。道光二十三年后,原“筒车坝”正式更名为“熨斗坝”,后逐渐演变为如今的熨斗镇。这个带着烟火气的名字,既藏着古人对地形的巧妙观察,更饱含着他们的生活智慧与对安宁岁月的美好期许。

  踏入古镇,时光仿佛按下了慢放键。现存的古街多为明清时期遗存,青石板路被百年岁月与无数行人的脚步打磨得光滑温润,泛着淡淡的柔光,缝隙间偶尔冒出几株青绿的青苔,为古朴的街巷添了几分鲜活生机。街道两旁,黑瓦覆顶的木构房屋鳞次栉比,斑驳的墙面刻满了风雨侵蚀的痕迹,木质的窗棂与梁柱透着时光沉淀的温润质感。屋檐下,一串串金黄的玉米、火红的辣椒在秋阳下泛着鲜亮的色泽,与墙角摆放的竹编簸箕、陶制瓦罐相映成趣,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,让人感受到最质朴的人间烟火。古街中段,一座古戏楼静静矗立,飞檐翘角如欲飞的鸿雁,雕梁画栋精致繁复,虽历经百年风雨,木质构件已染上岁月的沧桑,但那些残存的彩绘、精美的雕花,仍能让人想见当年的精巧模样。

  “这个戏楼以前是整个古街最热闹的地方哟!”居民曾大姐见我们驻足凝视,笑着走上前来打开了话匣子,眼神里满是怀念的暖意。“小时候,每逢初一、十五或是逢年过节,就有戏班子来这里唱汉剧。锣鼓一响,四里八乡的人都往这儿凑,整个街道挤得水泄不通。大人小孩踮着脚、伸着脖子,叫好声、掌声此起彼伏,连戏楼的屋顶上都趴着看热闹的半大孩子,一点儿也不觉得危险。”讲到这里,曾大姐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儿时那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中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,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。如今,戏楼虽不复当年的喧嚣,但它静静矗立的身影,仍像一位沉默的老者,默默见证着古街的兴衰变迁,也珍藏着一代代古镇人最温暖、最鲜活的童年记忆。

  2014年,熨斗镇被正式命名为“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”,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为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此后,古镇按规划稳步推进道路改造、管网升级、停车场建设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,平整的柏油路通村入户,完善的管网系统保障民生,标准化的停车场方便游客,让出行与休憩都更方便快捷;同时严格遵循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精心修复古戏台、古门楼等历史建筑,补配缺失的构件,还原原始的风貌,同步完善消防设施,改善人居环境,打造多处节点微景观,让古镇的风貌既保留古朴韵味,又焕发出现代生机。

  “熨斗镇围绕‘巴山秘境,茶韵古驿’的核心定位,逐渐完备保护规划、严格管控风貌,专门划定了核心保护区,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,完成了23处文物点的测绘建档工作,实行网格化巡查制度,筑牢文物安全的坚实防线。”熨斗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王广明介绍道,“我们按照‘盘活、提升、做优’的发展思路,立足燕翔洞4A级景区的核心吸引力,有效整合现有国有闲置资产,精心打造老街特色民宿、非遗工坊与本土餐饮集群,常态化开展民俗节庆活动,吸引更加多市场主体入驻。同时通过串联燕翔洞、古街、富水河等重点景点,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,推动景区联动发展与整体营销,切实提升游客吸引力,让这座千年古镇在严格保护中焕发新生机、展现新魅力。”

  在这片滋养出悠然时光的深山沃土上,还藏着另一重惊喜——这里既有枕山而居的闲适惬意,更有扎根山野的实在收获,那便是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白菜产业,而这只是古镇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。

  有着两千余年种植历史的熨斗白菜,是熨斗镇独有的地标性农产品,更是大自然馈赠给这片土地的珍贵礼物。熨斗镇坐拥富硒土壤,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适中,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沃土,加之秦巴山脉独特的天气特征情况——四季分明、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,且远离工业污染,空气清新、水质纯净,种植过程中全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,采用传统耕作方式,人工除草、自然驱虫,为白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。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,孕育出熨斗白菜独有的优良品质:菜叶绵密柔软,菜杆脆嫩爽口,菜芯饱满鲜嫩,咬上一口,清甜的汁水在舌尖迸发,无筋无渣,口感脆甜回甘。不仅风味绝佳,其营养也十分丰富,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C、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,是名副其实的“天然健康菜”。

  “今年我们的白菜,集中种植40余亩,整村种植规模达到百余亩,从播种、浇水到施肥、采收,用工700余个,工人基本都是本村村民,既能照顾家庭,又能获得稳定收入。再有一个月左右,这批饱满鲜嫩的白菜就可以上市了,肯定能卖个好价钱!”石泉县熨斗镇沙湾村支部书记张守军站在白菜种植基地里,望着绿油油、长势喜人的白菜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待。

  为了让这一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熨斗镇推行“基地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生产经营模式,通过基地统一规划、合作社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、农户分户种植的方式,既保证了白菜的标准化种植与品质管控,又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,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。此外,石泉县还特意举办“白菜纳福·熨味飘香”熨斗白菜丰收季活动,活动现场既有优质白菜的集中展示,硕大饱满的白菜整齐排列,吸引游客驻足称赞;又有大厨现场演绎白菜创意菜品制作,清炒、白灼、炖汤、腌制,一道道家常菜肴在巧手下焕发别样风味;还有趣味十足的白菜主题运动会,抱白菜赛跑、白菜称重比拼等环节妙趣横生,让更多人认识、了解熨斗白菜,进一步打响了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。

  “近年来,我镇从始至终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来抓,紧扣‘一镇一业一龙头、一村一品一园区’的发展思路,全力推动特色产业扩面提质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发展。”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,熨斗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王广明思路清晰、信心满满,“一是科学布局,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。立足镇域资源禀赋,构建“河边菜、东区茶、高山烟、中部药”的产业空间格局,持续完善“优茶、兴桑、壮畜、扩菜、抓特”产业体系,为规模化、特色化、融合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二是聚焦主业,做强农业特色产业。坚持以茶叶、烤烟、富硒蔬菜为重点,高标准推进“三园”建设,推动特色农业集群发展。茶叶产业建成丰产茶园8600亩,培育市级农业园区3个、专业合作社5家,打造“灵雀毛峰”“石泉柚子茶”等特色品牌,年产值突破1400万元,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新业态。富硒蔬菜产业方面,以获GAP认证的“熨斗白菜”为核心,建成设施蔬菜种植基地2800亩,预制菜原料基地3个,全产业链产值达 3400万元以上。在高山区域打造烤烟种植基地1800亩,创建千亩烤烟示范村1个,年产值达600万元,创新推广“烟菜轮作”高效模式,实现“一地多用、一地多收”。同时,全镇种植中药材1100亩,形成“茶旅融合、烟菜轮作、林下种药”的立体发展格局。三是多元赋能,拓宽富民发展路径。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预制菜产业模式,加强农特产品牌标准化建设。积极盘活文旅资源,拓展研学旅行、农事体验、生态采摘等新业态,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。”

  漫步在熨斗古镇的青石板路上,看古街古巷韵味悠长,赏漫山秋景层林尽染,品一口脆甜多汁的熨斗白菜,感受着千年古驿的岁月沉淀与烟火气息。这里,既有历史的厚重与诗意,又有产业的活力与希望;既有山水的灵秀与静谧,又有百业的繁盛与兴旺。如今的熨斗镇,正以“保护古驿风貌、做强特色产业”为双翼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让这座藏于秦巴深处的千年古镇,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魅力,吸引着八方来客探寻它的过往与未来。

...